关键词:中投顾问 沈宏文
solarF阳光网独家专访中投顾问沈宏文:光伏产业“现象级裁员”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3/12/20
适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各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国民经济增速普遍下滑,光伏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在经历过短暂高涨期后迅速进入下行通道。行业内部问题丛生,诸多弊病批量爆发,昔日的朝阳产业面临崩盘危机。
裁员实属无奈之举
光伏行业全产业链条一片哀号之声,上、中、下游企业陷入“盈利荒”无法自拔。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产品价格低廉、企业管理低效、核心竞争能力严重不足。上游多晶硅企业早已停工过半,批量的机械设施、生产厂房闲置,供过于求的局面非常严峻;中游多晶硅组建生产商受高成本、低价格制约,生产积极性锐减,光伏组件产销量剧降;下游光伏发电站建设力度始终滞后,“雷声大雨点小”早已司空见惯。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世界各地光伏企业均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边缘。在这多事之秋,企业如何“保命”成为了管理层应首先考虑的问题,限量减产?裁员减制?亦或是多元化经营?不过,还有个别人士逆潮流而动,试图通过扩大光伏组建产量、申请大型光伏项目率先突围,不过这种“以刚克刚的倔强”做法往往使得企业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毫无疑问,裁员是企业在面临困境时所能采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光伏巨头在应对内外交困局面时并未有太多可以选择的手段,裁员就成为了其首选方案,毕竟,从内部员工下手是“老板”最容易做、最想做的事情。光伏巨头们纷纷展开“裁员大战”,有裁研发人员的,有请退生产工人的,还有“和谐”销售人员的……高层离职也并非什么新鲜事情,被业界广为“颂扬”的赛维LDK同样走在了裁员前列。
客观上讲,光伏企业前期研发非常关键,科研人员所获得收入较高、福利较好,在企业日常财务支出中占据很大比重,若是对研发人员挥动裁员“大刀”,毕竟对于暂缓企业经营困境有不小帮助,能够为处于调整周期的企业暂时止血。毕竟,现阶段生存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只有保留星星之火才可能存在日后的燎原之势。
企业裁员确是无奈之举!光伏产业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而中国受独特的政治周期影响,大型项目的上马速度、审批速度、规模可能会有一定更改,诸多的不确定性彻底断绝了企业“大跃进”的后路。“割肉疗伤”、保留阵地是光伏高管们所采取的明智之举,那些仍然处于盲目扩张、圈地扩建的企业难有圆满结局。
裁员举措无实质性作用
裁员是超短期内缓解企业财务支出的手段,并非挽救企业于困境的良策。光伏巨头们试图通过裁员来实现扭亏为盈的想法太过滑稽。
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即将带来,行业大清洗必然会来!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潮难以避免。谁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还要取决于其人才储备状况。高端研发人才、中端制造人才、终端销售人才的存储数量和人员素质将成为光伏企业竞争的焦点。目前的裁员多设计低技术含量制造人员及销售人员,真正核心的、技术性人员的流动性并不足以引起业内人士重点关注。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目前光伏企业想要通过单纯的自救来实现突围的可能性不大,而依靠政府援助获得生机的希望又非常渺茫。光伏企业陷入极其尴尬境地,简单的裁员、减产、停工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丝毫的实质性利好消息,国际市场渠道如何拓展,国内市场蕴藏量如何开发,光伏电站如何快速建设,这些影响企业、行业的核心要素应受到“特殊照顾”。
毫无疑问,保利协鑫、天威保变这些具有全产业链条经营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多元化经营管理能力为企业在兼并重组浪潮中突围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止损、减损、甚至扭亏为盈的难度不大,“阴沟翻船”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而赛维、尚德这种前期仅注重大规模、速度的企业要想实现转型,从外延式成长向内涵式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企业如何摆脱裁员而提升核心竞争效率成为了其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令人心寒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从未在关键时期出台有效举措,从未在适当之机给予企业有效帮助。欧美挥动贸易保护大棒挥向中国光伏企业时,相关部门大有“放手不管”之嫌,仅仅依靠企业在股票市场、银行中融资很难对企业有所帮助,企业想要赢取较好的发展机会难于上青天。[page]
光伏企业因何脱不了困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影响光伏企业脱困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地方政府不给力。规划不到位、补贴不到位、税收不到位、土地政策不到位,地方政府与光伏巨头关系错综复杂、暧昧有加,“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普遍存在,各项规划、举措、条文均缺乏有效执行力度。配套设施不健全,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整治,地方政府利用光伏企业为自己“拦政绩”的做法着实令人厌恶。一旦光伏企业不能为其带来盈利,地方政府首选“围观”,任由光伏企业自生自灭。没有强劲大树,光伏企业怎好乘凉?
发改委--始作俑者。发改委负责项目的审批,是调控产能、规划产业结构、增减项目数量、协调企业规模的“第一道关卡”。而我国发改委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到位,其简单的以项目自身的属性、地方经济为标准来审视项目的合理性,而对于行业发展状况、产能布局等缺乏足够了解和把控能力,导致诸多的项目过快上马,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在所难免。发改委不改革,何来消除光伏顽症一说?裁员又有何实质意义?
商务部、能源局也该做点实事啦。欧美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果断向中国光伏产品“开刀”,而国内主流官方机构却仅仅出台不疼不痒的声明文件,从不采取有针对性的反之举措。贸易保护本身就是双输抉择,欧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应当引起商务部、能源局的高度重视,适时、适度、适量的采取反制举措对光伏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网不破,光伏企业“冬天来了,春天依旧遥远”。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二网独大的局面由来已久,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得市场化电力体制成为一纸空谈。
作为电力行业的中间环节,电网企业的垄断低效会严重制约整个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如我国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这些地区电力需求较少,大量的电还需通过电网运送到中东部地区,而受投资权“被独揽”影响,而他们却十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光伏项目虽然上马却鲜有发电能力、运电能力,企业盈利状况非常低下。
光伏产业“被”夸大了。国内光伏产业还未到非发展不可的地步,各地方政府盲目将光伏产业列入重点发展行业,多晶硅产业、光伏组件产业、发电站项目等并未同步开展实施,试图以简单的单个产业园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想法过于天真。在大规模光伏电站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简直是无稽之谈。“大跃进”式的发展思路严重夸大了光伏产业的市场蕴藏量,极大地制约了光伏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裁员的背后是“国人的无知”
光伏产业的减员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它预示着国内光伏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而企业除了“自残”外并未有任何方式来摆脱困境,这是光伏行业、光伏企业的巨大悲哀!“寒冬”远未结束,其能持续多久还不曾知晓。光伏企业早已丧失对未来的良好规划和冲击,困兽犹斗除了令人唏嘘,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长远的规划,而且规划应当在行业起步期加以制定。而我国政府在光伏行业发展前期“事不关己”的态势非常明显,鲜有可行性文件出台。再加上地方政府、光伏企业“鼠目寸光”,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当地产业结构、企业长期战略,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养肥了帝国主义”。这种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在我国各行业中普遍存在,成为了政府、企业、民众的思想的顽疾。盲目追求规模、速度而忽略质量的发展体现了民族的劣根性弊病:急功近利!
不难发现,一旦企业发展不顺、遇到难题,管理层首先想到的就是削减员工,从“最无助”的下层人员下手,却从未想过从经营管理方法加以改善。我们的行业组织、工会形同虚设,多数以组织看电影、慰问老弱病残而为广大工友熟知,关键时刻却没有任何实际效用,对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生存“视而不见”。这是导致国内相关企业可以任意、随意、恣意开出员工、解雇员工的重要原因。
光伏产业是新兴的“传统型”产业,不会呈现逆经济周期而动的态势。结构调整成为当面的重要课题,企业如何“苟活”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光伏企业自救、外救道路非常狭窄,我们大多人都习惯了“围观”、并且选择了“围观”。这一朝阳产业转瞬间就由高潮跌入谷底,除了等待、除了发呆、除了自残,光伏企业还能做什么呢?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光伏行业的发展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行业发展周期符合预期。以规模、速度取胜的发展道路势必难以长久,如何实现集约式增长、以消费来拉动经济不仅是光伏企业、光伏行业应考虑的问题,还是全体中国人应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