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圆珠笔 轻工业 供给侧改革
中投评论 | 中国为什么要自己造圆珠笔?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6/1/29
全球经济发展是基于资源禀赋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互补,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什么都做,其实是不经济的。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没必要独立制造圆珠笔。那还有没有其他理由呢?
制笔企业的说法是,如果能造出加工机器和原料,成本能大幅降低,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宜的产品。
其实这个背后有三个隐藏逻辑:
第一,国外前端企业有意通过垄断,从中国赚取超额利润;
第二,中国生产的前端产品(设备)就应该比国外便宜;
第三,中国消费者就是喜欢便宜的产品。
关于第一点,垄断的产生不是由企业自己说的,往往是由于行业特性导致的高壁垒决定的。在不涉及政府保护性垄断的情况下,一个企业通过自身的资本投入、技术投入等等所形成的垄断其实值得尊敬的,其后期从市场上赚取的超额利润是源于其起步发展时期的超额投入。这里并不是说中国制笔企业就应该受到国外上游企业的盘剥,而是垄断未必是针对中国,不同行业环节有其特点。
接下来说第二点,这点其实是最要不得的思想。从经营角度,每个企业都希望压缩自己的成本,但是每个行业的成本不是想压就压。炼成一吨钢所需要的合金、炭、铁矿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投入,算上设备、厂房等固定成本,加上员工工资等投入,以及为新产品所进行的研发投入和面临的潜在失败风险,特钢企业自有其成本构成,为什么中国的特钢一定要比国外的便宜(在品质相同的前提下)。
不断向上游环节传导的成本压力,使很多上游企业都忘记了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事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项,中国特钢企业没有几个真正在赚钱,至少活得不像国外特钢企业滋润。
第三点,实际上说明了很多中国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并不够。随着中国多年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团体,消费观念不再是“便宜就是王道”。去年,中国赴日消费800亿,在其他国家也是各种买买买,国外的一些小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大家的生活(双立人、虎牌、WMF、LAMY、ASICS等等)。消费的本质在于从产品中获得满足感(效用),因为价格便宜买东西往往是受到了收入水平的约束,现在这层约束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弱。
按照正常逻辑,如果前端成本高企,一样可以在后端高价出售,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国内企业知道这样消费者一定不会买自己的账,其实问题不光出在原材料和加工设备(大家可以看看机械美学出的特发加工过程和BIC生产过程)。总之,我们要的是品质、设计、品牌等,当然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便宜更好。
笔者认为,中国没有必要自己造圆珠笔,再说圆珠笔也不是战略物资。总理以圆珠笔举例其实是对基础工业发展(高品质模具钢、精密加工仪器)的期待,中国的供应侧改革,更需要的是对基础工业的强化,淘汰落后的产能、发展先进的产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结构性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