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消费金融 金融行业发展

中投顾问:未来5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8/4/10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监管环境越来越严

  不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能明显感受到近两年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从2016年银监会要求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两个加强: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两个遏制: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到2017年开展的“三三四”(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整治工作、乃至金融市场乱象整治,究其最终目的都是在于控制金融风险,旨在让金融业务回归金融本质,加强风险管理。因此,消费金融行业未来的监管趋势只会越来越严。

  (二)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随着人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外加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消费形式和消费观念已难以满足人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消费金融服务恰好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在业务下沉覆盖方面的不足,在迎合国家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鼓励消费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政策的同时,快速适应并满足了人们对新消费模式的追求。

  (三)互融云消费金融系统

  互融云消费金融系统助力消费金融业全面有效监管。互融云消费金融综合系统是一款集电商金融系统、渠道加盟系统、智能信贷系统、规则引擎风控系统、资金结算系统、智能催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整合了电商、金融资产端、渠道合作(实体店、社区、渠道接入)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电商模式、实体门店、社区商圈等多种消费金融应用场景,推出应用场景化产品购物分期、消费信贷、现金分期、随借随还、现金贷、循环贷等多种金融产品,其中消费信贷类产品有租房、汽车、教育、装修、旅游等多种服务、商品消费场景。

  系统解决了传统信贷的放贷慢、风险高等问题,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对接多维度数据源、个人信用认证、量化评分等做到快速自动化审批与人工审批完美结合,灵活配置风控模型,降低风控成本,提升审批效率,减少坏账发生率。有效帮助传统类金融机构、产业链企业、电商平台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审贷效率,使企业在增加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消费金融行业首现“语音催款”机器人

  苏宁消费金融宣布,将其自身的智能催收系统与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合作,推出业内首个智能催收实验室,研发出智能语音催收机器人。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消费金融的反欺诈已不是新鲜事,但运用智能语音机器人进行贷款催收,苏宁消费金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该智能催收实验室将收集海量的真实语音库,不断通过机器智能,学习建立智能语音催收模式,通过灵活的流程和策略配置,训练智能催收机器人与客户开展实时、连续而良好的“人机对话”,从而达到接近人工语音催收的实践效果。

  由于消费金融借贷规模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传统的人工坐席催收已无法满足现实要求,采用智能语音催收机器人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投放,降低运营成本。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乱象

  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消费观念变化与消费升级,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虽然促进了消费,拉动了增长,释放出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但由于发展过快,相关政策和监管跟不上,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校园贷乱象、欠债人跑路、暴力催债,以及因债导致的恶性案件等。

  (二)投诉多

  国内消费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发布的2017年消费投诉报告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是2017年消费类被投诉最多的行业,且普遍存在恶性催收、利率畸高的问题。此外,移动端已成为消费者最常用的投诉方式。

  从行业投诉情况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部门新规出台后,投诉量爆发式增长,2017年共计2.7万件,占投诉总量的32.4%,成为2017年第一大被投诉行业。而解决率仅37.3%,全行业排名倒数第二。恶性催收、利率畸高两大行业性问题最为严重。

  消费信贷余额预测

  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5.91万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2.3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49%,2022年将达到31.6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