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会展业 中国会展业
中投顾问:未来5年中国会展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健全展览业管理体制,加强展览业法律体系建设,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部门间协作关系。健全展览业标准体系、诚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培育品牌展会和龙头展览企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会展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国内展览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方面,展览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和消费增长,而且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广告传播以及旅游购物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为展览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新的战略导向的落实,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展览业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三)市场化程度持续上升
会展越兴旺,城市越发达;城市越发达,会展越兴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展览规模直接跟展览效果及经济效益相关,展会品牌化、集团化已成为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领先会展企业不断通过跨题材、跨区域兼并收购或强强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各自的展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并形成了多个展览集团。
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政府、协会商会、会展企业各个主体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一方面表现为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竞争环境,引导会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会展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持续上升。
(四)展览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展览业作为地区产业和经济的“晴雨表”,理应当成为广泛应用高精尖技术的平台。在过去多年国内大型展览会仍然偏重于传统手段,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展览行业的应用得到增强,从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到展览科技资本的结合,都充分体现出行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据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6》,近两年,会展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自媒体”蓬勃发展,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会展业也顺应形势开始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展览资讯并与客户开展互动交流。展会官网、微博、微信使用率大幅增长,公众号、专业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得到普遍应用。
二、不利因素
(一)资金壁垒
会展需求具有订单量大、需求时间较为集中、客户分布广泛、品质要求高等特征,同时会展行业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前期需要公司垫付一定量的资金才能顺利运作,这使得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在项目承接规模、项目承接数量及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等方面面临一定的资金壁垒。
(二)资源整合壁垒
会展运营解决方案是为客户参加展览提供相应的服务,整个方案的设计都围绕客户参加展会的需求。因此在策划展会之初,需要充分了解参展企业的品牌信息、产品类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习惯和参展企业的展览路线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在会展运营中需要统筹管理公关、新媒体和广告等各类资源,最大程度的推广企业的品牌形象,而展览方案的设计和资源整合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资源整合能力为该行业准入的一个较高门槛。
(三)区域展览的不平衡格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中国展览业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与变迁,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陕渝”四个热点板块,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周边板块,以及其他松散分布的热点城市。由于周边板块的博览会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功能,将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他地区展览业的发展将因政策、场馆、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断调整,区域不平衡格局将进一步加剧。
展会经济直接产值预测
2015年,全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达4,803.1亿元,同比增长14.8%;2016年,全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达5,331.4亿元,同比增长11.1%。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将达到6,60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75%,2022年将达到9,935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