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交通

中投顾问:未来5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9/5/23

0.png

  2019-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发改委、交通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2016年7月30日,为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是我国第一次就智能交通发布的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体现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未来ITS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ITS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施方案》还列出了27项“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示范项目,分别有7个基础设施、13个功能应用、1个线上线下对接、3个政企合作、1个交通新业态和2个典型城市项目。27个示范项目中,将是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推动下,我国智能交通将真正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围绕智能交通应用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为相关行业带来千亿元市场商机,并将催生出50亿甚至100亿体量级的企业。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智能交通将真正迈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

  (二)“智慧交通”政策利好

  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文件指出,2020年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生产组织智能化、运输服务智能化、决策监督智能化四项目标,并明确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推动智能化客运枢纽建设、推动智能化运输装备升级改造、提高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引导交通服务新业态发展等发展智慧交通的12项重点任务。

  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方案》的行动内容包括提升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大力推广城乡和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不断完善智慧出行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旨在推动企业为主体的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

  此外,除各个一线城市正在加紧采取措施加强智能交通建设工作外,包括武汉、沈阳、宁波、青岛、南京、杭州等在内的二、三线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落实推进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支持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的建设等情况的全面感知,在监控整个交通的运行情况的同时,还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手段的多样化;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数据的价值,盘活现存数据,进行应用和评价,服务于交通部门的管理与决策;云计算则为各交通数据的存储提供新模式,“交通云”的建立将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以彻底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信息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顺畅传输和交互得以实现,从而达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布局及协调高效运行。

  (四)城市智能交通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效益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侧重于管理功能的实现,主要用于支持和强化交通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体系。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向服务功能转化,利用获取的交通信息数据向城市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城市交通优先发展的主题,对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契合我国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还能解决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道路拥堵、交通供需不平衡、人口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等诸多难题,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和城市道路建设投入的增加、以及原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更新换代,城市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将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二、不利因素

  (一)标准和技术规范不统一

  公路信息化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发展历程较短,加之市场参与者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因素,在现阶段,智能交通行业许多产品仍不存在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在国内统一标准下,各地制定的具体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即便在城市内部,道路上的传感器标准也非常混乱,因为传感器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交通信息交换、软件衔接等,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制约了行业的协调发展。

  (二)海量设备的管理及维护难题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规模扩大,前端设备点位增加,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以电子警察系统为例,目前一、二线城市基本都实现了电警设备在重点路口、路段的全覆盖,建设规模均有上千台摄像机及相应的控制设备,由于各厂商产质量良莠不齐,前端设备实际完好率不高。设备故障未暴露,或暴露但没有得到及时维护的现象非常严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设备故障检测方面目前也还相对薄弱,厂商往往注重业务应用功能的开发,而对设备状态、故障监测和预警功能的研发重视和投入相对较弱,导致外场维护工作量大、困难多等问题。

  (三)行业集中度不高

  一方面是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产业链整合难度很大。智能交通产业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需要多个领域配合,如电信运营商、卫星导航、大数据、车载终端等。这些配套领域中小企业林立,品牌混乱不堪,且具有专业程度高的智能交通企业占比较低,处于分散状态,要整合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和产业链难度不小。另一方面是企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市场竞争力薄弱。由于智能交通概念兴起时间不长,相关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相对较弱。

  (四)市场需求尚未爆发

  由于国内智能交通概念尚处于市场导入期,消费者对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认识程度有限,潜在需求未能充分释放,致使智能交通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到整个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以ETC系统为例,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均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程度,而日本的ETC用户规模在7,200万户以上。以ETC在停车场领域的应用为例,如新加坡的停车场ETC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停车场ETC领域才刚刚起步。总体而言,我国智能交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与用户需求还不够紧密。

  2019-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515.9亿元。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815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18%,2023年将达到1,59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预测

1.png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